【5月新增信貸7932億】11日,央行發布數據,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1.14萬億元,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775億元和562億元。其中,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932億元,同比多增2416億元。
【央行稱首套房貸利率最低七折系曲解】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14日就“央行特急文件調整利率及其涉及房貸利率”一事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,文件是要明確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不再進一步放寬,此次仍保持基準利率0.7倍不變。個別媒體稱,“央行特急文件規定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七折”,有意曲解央行政策意圖,有市場炒作之嫌。
【銀監會稱降低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權重系誤解】銀監會稱,6月8日發布的《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(試行)》明確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為50%,與現行監管規定相一致,未作任何調整。有媒體所稱銀監會降低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純屬誤解。
【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】證監會研究制定已久的《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15日正式公布,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規章之一,《辦法》對非上市公眾公司的公司治理、信息披露、股票轉讓和定向發行等作出了明確規定。
【5月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13.7%】11日,財政部公布5月份公共財政收支情況。5月份,全國財政收入12005億元,比去年同月增加1393億元,增長13.1%。稅收收入10536億元,同比增長13.7%。其中,企業所得稅4328億元,同比增加996億元,增長29.9%。個人所得稅439億元,同比減少63億元,下降12.5%。
評說:“穩增長”的“微調”措施正被解讀為調控放松的信號。
穩投資、降息、房貸利率的下調,“穩增長”正在從政策導向轉向為具體的政策實踐。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,人們的預期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,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預期上。
降息之后,媒體獲取到的央行特急文件明確,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保持基準利率的0.7倍不變,這一消息后被媒體大量報道,被解讀為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放松。加上銀監會取消《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(試行)》中首套房貸40%、二套房貸60%的風險權重,而統一設定為50%,房地產調控放松的信號愈加強烈。
“穩增長”政策出臺,加之市場對政策松動的不當解讀,市場預期開始受到干擾。據媒體報道,多個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的勢頭,甚至出現多年未見的千人排隊購房潮。據媒體了解,房市回暖的原因在于預期的變化,購房者擔心調控政策松動后房價將會上漲,此時不買恐將錯過購房的****時機。
房地產業內曾有這樣的說法:影響房價的不是供求,而是欲望和預期。市場預期的變化將會調動原本存在的剛需在短時間內涌入市場,給房地產調控帶來更大的難度。正因如此,央行和銀監會在第一時間出來澄清:個人住房貸款0.7倍并非降低,而只是強調住房貸款利率不隨基準利率的下降而下降,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也并未改變,而只是維持不變。
房地產的調控之所以難,原因在于多方利益在此相互糾纏。在政策微調的背景下,多種聲音混雜在一起,很容易干擾人們對調控政策和房價走勢的預期。對政策的“微調”,政府強調其程度之“微”,而市場則更多把注意力放在“調”上,都對但都不全對,但是對消費者來說,增加的是不確定性,不確定性之下規避風險自然是****。
剛需尤其如此,反正早晚都得買,為了避免以后后悔,還是入市吧。
可以預期,房地產調控不會出現2008年式的急劇反轉,原因是多方面的,首先,當前的經濟形勢和2008年不可同日而語,大規模的放松調控完全沒有必要;其次,房地產調控事關經濟結構的調整,而這是“十二五”規劃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。同時,政策的微調完全必要,但是微調不該被過度解讀,剛需入市不會帶動房價的暴漲,因為當前房地產高庫存的局面并未改變,更何況,剛需入市只是時間的問題,為避免集中入市造成的恐慌,應發揮政策微調的引導作用。